這兩天,“山東向河南兌現生態補償資金1.26億元”的話題持續引發關注。
山東向河南兌現生態補償資金,源自2021年山東與河南兩省簽訂的《黃河流域(豫魯段)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》。協議約定,監測斷面水質年均值在Ⅲ類基礎上,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,山東給予河南6000萬元補償資金;反之,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,河南給予山東6000萬元補償資金。
一年來,黃河入魯斷面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以上,化學需氧量、氨氮等關鍵污染物指數持續下降。作為受益一方,山東“愿賭服輸”,完成2021—2022年度共計1.26億元的生態補償資金交付。據了解,我省正在積極推進與山東省下一輪協議續簽工作。
“對賭”有輸贏,但這場“生態對賭”卻不同。河南努力“治水”得到1.26億元;山東付出1.26億元贏得了水質,也是贏家。“事實上,如果上游沒有將水質治理好,下游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治理費用,生態補償是上下游的‘雙贏’。”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說。
“豫魯對賭”的同時,一套省內橫向的“對賭”機制也日漸成熟。
2021年起,我省設立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省級引導資金,每年拿出1億元,支持沿黃地區有序建立省內市縣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——上游提供好水可得經濟補償,提供差水要向下游支付經濟補償。
“優者獎勵,劣者懲罰”,這樣的做法在我省水環境保護治理中早有實踐。2017年,我省實施了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,對全省108條河流、205個斷面的水環境質量實行階梯式獎懲,并按月兌現資金。目前已支償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金2.99億元、得補5.78億元。
水質改善非一日之功。2019年以來,我省開始實施“一河一策”整治工作,對入河排污口、黑臭水體、工業廢水、城鄉污水等開展綜合治理。去年,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編制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,制定了黃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,發布了25個重點涉水行業減排措施技術指南,并在流域內率先完成鋼鐵、水泥等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……數據顯示,去年我省轄黃河流域35個國考斷面中,Ⅰ至Ⅲ類水質斷面30個,占88.2%,無劣Ⅴ類水質斷面。
補償金到賬,如何支配是關鍵。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,我省2021年獲得的7623萬元補償金已納入省級生態環境資金預算,與我省設立的1億元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引導資金,統籌用于省內沿黃市縣水污染防治項目。2022年獲得的5005萬元生態補償金,將專項用于支持黃河流域相關市縣開展水污染治理、生態保護修復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等工作,確保出豫入魯國控斷面水質持續保持穩定。
“此次補償對于黃河流域其他河段有借鑒和示范意義。”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,目前我省已完成與黃河流域陜西、山西、山東等省的《跨省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框架協議》簽署工作,正探索與山西、陜西兩省簽訂黃河流域省際生態保護補償協議??梢灶A見,我們的母親河將以更美麗的姿容造福中原兒女。
(來源:河南日報)
央媒關注河南校企聯合、鄉村振興等內容
“十四五”河南省縣域醫療中心建設按下“快進鍵”
鄭州今日限行:3和8
7月11日0—24時,河南省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例(駐馬店市6例、鄭州市3例),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64例(駐馬店市62例、鄭州市1例、平頂山市1例),無新增本土疑似病例。無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、無癥狀感染者和疑似病例。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治愈出院,2例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。
7月10日0—24時,河南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2例(駐馬店市10例、鄭州市1例、南陽市1例)。濟源、新鄉等地公布密接者活動軌跡,多地開展核酸檢測,加強疫情防控工作。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:
繼續保持高度的防護意識,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規定,按照屬地要求及時進行核酸檢測。
2019年12月17日,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。入列以來,山東艦圓滿完成了各項重大任務,如期實現了由接艦試驗向戰備訓練的重要跨越。
近兩年,黃河入魯水質始終保持在二類水質以上,山東作為受益方,共兌現河南省生態補償資金1.26億元。